饶平县“非遗”:客家米粉
来源:潮人潮文
发布时间:2023-12-15 00:00:00
米粉在饶平县饶洋镇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早在三百年前,饶平人民就用自己的智慧,以大米为原料,经磨浆、脱水、臼夯、水蒸、切丝、晾晒、成形等近10道工序,制造出一种俗称“米粉”的大米制品。这种“米粉”经千锤百炼而细腻晶莹,不仅可蒸、可煮、可炒、可炸,还可配以不同汤料或佐料调制出适合各地的风味,令人百食不厌,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,成为当地宴请客人、馈赠亲友之上品。
好的米粉一定要选择当地产的大米作为原料。制作过程首先是以中午的泡米工序为开始,经过2~3小时浸泡后,加入泉水磨出米浆,再经大石压制10小时以上使其与水分隔离。第二天凌晨2~3点开始进行多次的蒸煮与压挤流程,最后在太阳初升时拿到阳光下晒干,日落前把充分晒干的米粉进行精选、包装即成。这样制成的米粉质地柔韧,富有弹性,水煮不糊汤,干炒不易断,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,爽滑入味,深受广大消费者(尤其南方消费者)喜爱。
“八一”南昌起义后,朱德等率领部队到达饶平客家地方,村民常以“米粉”慰劳来往官兵。由于“米粉”已蒸熟,经开水浸泡即可食用,非常适合部队行军作战,部队曾大量收购以作“军粮”分给战士随身携带。
2022年1月,“客家米粉”入选饶平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